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新館長:可寬恕,但不可忘記
最后更新:2015-12-13 22:22:00來源:澎湃新聞記者 龔菲
12月13日下午6:00,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守靈暨燭光祭活動在紀念館內(nèi)舉行。 澎湃新聞記者 雍凱 圖
悠悠誦經(jīng)聲、點點燭光明、深深憶逝人……莊重的誦經(jīng)聲在肅穆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里回蕩。12月13日下午,近300名僧侶、居士,以及14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及其家屬齊聲唱誦,緬懷逝者、超度亡靈,“世界和平法會”在紀念館“遇難者名單墻”前舉行。
當晚,紀念館祭場還舉行了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守靈暨燭光祭活動。紀念館新館長張建軍在“燭光祭”活動上的致辭中表示,今天是他以紀念館館長的身份第一次參加燭光祭活動。這讓他想到2012年12月13日晚上,國內(nèi)外來賓和南京市民1000多人,一起從江東門紀念館出發(fā),秉燭巡游。那一天,他也是巡游隊伍中的一員。今天他愿和大家一起,繼續(xù)把“銘記歷史、珍愛和平”的燭光繼續(xù)延續(xù)下去。
“前兩年,曾經(jīng)有一個外國記者問我,為什么你們南京始終要記得大屠殺這件事,為什么始終不放下這段歷史。我對他說,美國人每年‘9·11’紀念日都舉行悼念活動,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建成時四十位國家領(lǐng)導(dǎo)人和當時的聯(lián)合國秘書長出席,全世界有大小不同的幾十座以大屠殺為主題的紀念館,他們?yōu)槭裁匆惨浀茫卜挪幌履兀?rdquo;
張建軍在致辭中表示,他希望每一個抱著對這樣疑問的人到南京來,到紀念館來,到“名單墻”前來,來觸摸那一個個鐫刻在墻上的名字,來了解一個個曾經(jīng)鮮活的生命和他們的家庭。對歷史的遺忘,是新的悲劇的肇始。昭昭前事,惕惕后人,我們銘記這段歷史,不是為了延續(xù)仇恨,恰恰是為了保衛(wèi)和平。
張建軍說,前幾天,一位法國畫家給館里贈送了他的作品《暴行》。在交流時,他說,看到日軍槍挑嬰兒的照片,這完全超出了人性能夠接受的范圍,他對此表示極度的憤怒!現(xiàn)在,仍然有人企圖否定、歪曲、美化日本侵略的歷史。犯下罪行,還掩蓋、狡辯,這種行為和品行實在是讓人憤慨,也讓世人瞧不起。黑的就是黑的,白的就是白的。無論誰妄想讓這段歷史黑白顛倒,妄想睜眼說瞎話,30萬冤魂不答應(yīng),一切熱愛和平的人民不答應(yīng)!
張建軍說,這一公祭儀式還將每年舉行。就是為了銘記南京大屠殺這一中華民族苦難記憶,激發(fā)我們奮發(fā)圖強,去實現(xiàn)民族復(fù)興和偉大的中國夢
在張建軍的致辭中,他說,最后,他想用紀念館展館中的一句話結(jié)束致詞:可以寬恕,但不可以忘記!
據(jù)了解,作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系列活動之一,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守靈暨燭光祭活動自2009年起,已連續(xù)7年邀請國內(nèi)外愛好和平的人士,一起悼念遇難同胞,祈禱世界和平。